北京有个地名叫“灯市口”,早在明朝,那里就是元宵节时购物、赏灯的地方。在明代,元宵节要热闹整十个夜晚,从正月初八上灯到正月十七落灯。到了清代,元宵节演变成了五个夜晚,灯市口的位置也变动到了东四大街,同时,在北京其他地方也设了多个灯市,比如在前门外,琉璃厂等地带。那时的元宵节热闹非凡,花灯、烟火、戏剧、杂耍、舞龙舞狮……百姓们全家出动,赏灯,猜灯谜,热热闹闹玩一整夜。
清代后,北京的元宵节庆祝也随时间逐渐变化着。比如后来发展出的民俗活动“烧火判儿”。用砖和黄泥塑成人型判官的形象,内部是中空的火炉——关于判官的身份有不同说法,有说是阴间的判官,有说是钟馗,有说是火神。元宵节时,在火炉里装煤烧火,熊熊烈火从判官的五官中冒出,威武好看,观众纷纷欢呼鼓掌。曾经,在城隍庙、后门桥的火神庙和北海公园天王殿都有烧火判儿表演,如今已因防火而绝迹。
旧时北京街头的摇元宵也是一景。自春节后,大街小巷的糕点铺、干果店和小吃店都搭出席棚,摆上桌椅,店员用箩筐现摇元宵,那边火炉中元宵下锅,伴随着吆喝“元宵哟!”,百姓们纷纷聚来,在逛街的间隙中,热乎乎吃上一碗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