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百岁的紫禁城,不仅是雕梁画栋的宫殿群,更是一座用砖木写就的“治国教科书”。自永乐十八年落成至今,这座占地72万平方米的宫阙,始终以沉默的建筑语言讲述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深邃智慧。当游客惊叹于太和殿的金碧辉煌时,或许未曾察觉,脚下延伸的中轴线、眼前错落的殿宇、身后蜿蜒的宫墙,早已将古代中国的治理哲学凝练成一部立体的法典。
中轴对称:天地秩序的具象化
从午门到神武门,一条长达千米的中央轴线如同脊梁贯穿紫禁城。这条以青石铺就的“国之大道”,南起永定门、北抵钟鼓楼,将整座北京城纳入“以中为尊”的礼制框架。紫禁城内的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巍然矗立于轴线核心,三重汉白玉台基逐级抬升,恰似权力层级的可视化表达。太和殿前十八座铜鼎沿中轴对称排列,乾清宫前的日晷与嘉量东西呼应,这些无声的礼器,实则是“法度严明”“平衡有序”的行政理念在空间中的投射。
古代帝王端坐于太和殿的龙椅上,目之所及正是这条纵贯南北的中轴。朝臣按品级立于丹陛之下,文东武西分列御道两侧,连屋檐上的脊兽数量都暗藏等级玄机。这种严整到极致的对称布局,不单为彰显皇权威仪,更深层映射着传统行政文化中“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的运行逻辑。
前朝后寝:公私分野的空间密码
穿过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宫城的氛围陡然转变。前朝区域的太和门广场开阔如海,可容纳万人朝贺;后寝地带的乾清宫庭院幽深似潭,仅容帝王家事流转。这种“前朝后寝”的格局,恰似传统行政体系中“国事”与“家事”的楚河汉界。
外朝三大殿承担着颁布政令、举行大典、接见使臣等国家职能,其建筑尺度之巨、装饰之奢,将公共事务的庄严性推向极致;内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作为帝王起居之所,虽仍显华贵,却在空间尺度上趋于私密。这种从“开”到“合”、由“显”入“隐”的过渡,暗合古代官僚体系中“公门无私谒”的行政伦理——正如太和殿的蟠龙藻井永远俯视着朝堂议政,而乾清宫的万字炕头只记录着帝王批红的朱砂。
宫阙无言:砖瓦间的治国之道
若将目光投向更细微处,紫禁城的建筑细节处处暗藏玄机。军机处低矮的灰瓦房紧邻养心殿,这种“陋室近天颜”的布局,实为提升行政效率的空间策略;文华殿与武英殿东西对峙,前者藏《四库全书》彰显文治,后者设修书处暗喻武功,演绎着“文武相济”的治理哲学。
就连金水河的走向也充满深意:这条引自玉泉山的人工水系,从西北角流入紫禁城,蜿蜒穿过太和门前,最终向东南方流出。古人以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的堪舆理念,在此转化为“引水润政”的象征——如同治国需刚柔并济,既有宫墙界定的法度,也需流水滋养的怀柔。
期待您的叩门声
紫禁城的晨钟暮鼓已回荡六百个春秋,但真正读懂它的人始终寥寥。5月18日下午,93号院博物馆特别邀请张学栋 主任,以建筑为匙,打开传统行政文化的厚重门扉。这里没有艰深的学术术语,只有砖瓦木石讲述的治国故事;不必穿越时空,便能看见太和殿的日影如何丈量出古代官僚的勤怠,听见军机处的漏刻怎样计算着帝国行政的效率。
张学栋,字易罡、山西祁县人、高级建筑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助理、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社中央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图·像思维(易·像学说)提出者。发表论文40多篇、论著10余部。2004年以来,出版《图·像思维-对自然·人·社会和谐共长期融观的整体感悟》系列研究丛书、因提出“图·像思维理论(易·像学说)”,2006年荣获国际设计与流程科学学会“乔治·科兹梅茨基奖”,2008年荣获该会(SDPS)院士、2012年荣获国际跨领域高级研究院(THE ATLAS)首批院士称号。
这场特殊的文化之旅,不在史书的字里行间,而在宫墙的斑驳纹路里;不靠文献的连篇累牍,全凭建筑的无声诉说。期待您成为紫禁城的“知音人”,在飞檐斗拱间,共觅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治理基因。
本期沙龙主题
从故宫的格局看传统行政文化
时间:
5月18日(周日)
14:00—16:00
地址:
(点击可导航)
历史文化爱好者,行政管理研究者,建筑与人文研究者及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紫禁城以 “轴线对称、均衡韵律、中和大美”之姿,被誉为 “世界建筑艺术典范”,张学栋主任邀大家共探其建筑特色与文化底蕴。从故宫格局切入,解码古代行政文化内核,领悟“礼·和·美·道·法”的哲学智慧,汲取传统治理文明养分。透过建筑看历史,在探寻中抵达“纵情山水、畅意田林”的人文精神新境界。
分享嘉宾
张学栋 字易罡
九三学社(10-13届)中央委员
高级建筑师
“图·像思维理论(易·像学说)”提出者
“乔治·科兹梅茨基奖”获得者
“之文”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计划发起人
“DAMa街区即博物馆”理念首倡者
文脉接力志愿团负责人
主持人
李丁
93号院博物馆主理人
建筑设计师
科普教育工作者
现场仅限14席位,报名后不可退费
请您提前预约参与
本沙龙为93号院博物馆 “文脉接力志愿团”系列活动之一,收入将作为沙龙和志愿团活动经费
请您扫码报名:

宣南故地大栅栏街区,这里有着丰富自由的胡同空间,多元的商业业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士人文化与会馆空间。《乾》卦,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描述的正是士人小心谨慎,勤勤恳恳的精神。乘物以游心,见微而知著。布满非遗传承人精美作品的四合院空间中,借助物的力量,在与人的交流达到精神上的观照,获得心灵的自由。
不同于在公务在身的繁忙,不同于广步庭中的闲居,93号院博物馆所在的胡同就是过往岁月中属于士人的“第三类空间”中。在这里放松休闲,闲逛聊天,不经意间产生生活的创意与心灵的感悟。我们希望传承本地文脉,再造属于现代士人的沙龙空间。围绕非遗、国学、教育、科技等多元主题,为大家创造一个悠然赏物,自在交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