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93号院博物馆沙龙以“今天创造未来美好记忆”为主题,特别举办志愿者与共创者计划年终特别活动,嘉宾们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志愿服务推动中华优秀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蔺熠馆长作为本次沙龙的主题分享者,同时也是一位十余年间坚持进行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谈到了他参与蒲公英中学志愿服务所获得的收获,以及志愿与共创的意义。小编整理了蔺馆长的一些精彩观点给小伙伴们分享!
蔺馆长首先介绍了93号院博物馆。93号院博物馆地处首都老城核心地带,同时也是北京士人文化底蕴深厚的大栅栏琉璃厂地区。这里曾经是一座住着7户人家的大杂院。在2013年腾退之后,93号院博物馆作为政府引入的文化项目开启了利用老城民居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和探索民间小微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博物馆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主旨,以“让世界了解中国非遗,让中国非遗走向世界”为目标,致力于推动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架起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让非遗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为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93号院博物馆自2014年开馆以来一直秉持公益开放,我们坚信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和孩子们轻松触达,并在近距离接触中欣赏到传统文化的美,进而才能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过去10年间,博物馆每两个月推出一个非遗主题展览,并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等合作伙伴策划古生物化石科普展览,牧野先生“北京范儿”画展等,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广大观众的距离,让人们感受到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博物馆还在社教课程研发、出版和对外交流等不同领域积极开拓创新,博物馆设立的93号院非遗工坊以广受欢迎的非遗体验课程成为“大众点评”APP上排名领先的DIY手工坊;博物馆开发的探究式课程与教育深度整合,走入北京及全国范围的多所学校,如北京八中素质班、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等。博物馆还与北京市赵登禹学校联手在校内建立了“真趣园”校园非遗博物馆,把非遗大师的作品带到孩子们身边。
北京市赵登禹学校校园非遗博物馆——真趣园
同学们参与93号院博物馆的之文非遗探究式课程
蔺馆长表示93号院博物馆10年来坚守公益也从蒲公英中学的公益运营中获得了很多启发。蒲公英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所经政府批准的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公益性初级中学。学校学生的父母主是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家庭收入普遍较低,这些孩子面临着学习基础差,在北京入学难,回老家就要做留守儿童的两难困境。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上好中学更难的问题,并为学生的未来学业深造和就业架桥铺路,郑洪校长和一群知识女性于2005年创办了蒲公英中学。“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合一 ”是蒲公英中学的办学理念,虽然学生在入学时大多基础薄弱,但毕业后孩子们无论是升读职业学校、高中、大学,甚至海外深造,都走出了自己的路。
蔺馆长自09年开始在蒲公英中学做志愿服务,已经持续14年,如今身兼学校理事和秘书长,同时每周也会去学校做支教。蔺馆长表示,蒲公英中学的开放性给了他很大启发。学校有17000多位志愿者,小到十几岁的小朋友,大到八十岁的老人,大家在蒲公英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开放、包容与共创的底色为蒲公英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力量。虽然蒲公英是一所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公益学校,办学经费大部分来自于社会捐助,但能够坚持办学十九年,并且通过极具特色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帮助3000多名孩子打赢学业翻身仗,是公益和教育的奇迹。蔺馆长认为,令人惊叹的教育成果得益于蒲公英所创造的”学生、家长、教师、志愿者、捐方和政府“六位一体生态系统,学校的公益性和开放性使得所有参与者的智慧融汇、碰撞交流,实现了创新发展。
蔺熠馆长参加志愿工作留影
蔺馆长表示,展望未来十年,93号院博物馆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在大栅栏琉璃厂这样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中充分发挥在地功能,传承和传播北京的士人文化,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在沙龙活动上,93号院博物馆正式推出“文脉接力志愿团”,旨在把来自不同领域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链接起来,共同去思考和实践,接力文脉传承。《论语•颜渊》中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文脉接力志愿团”期待汇聚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往期沙龙活动精彩
2023.12.24第六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93号院博物馆官方视频号!
宣南故地大栅栏街区,这里有着丰富自由的胡同空间,多元的商业业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士人文化与会馆空间。《乾》卦,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描述的正是士人小心谨慎,勤勤恳恳的精神。乘物以游心,见微而知著。布满非遗传承人精美作品的四合院空间中,借助物的力量,在与人的交流达到精神上的观照,获得心灵的自由。
不同于在公务在身的繁忙,不同于广步庭中的闲居,93号院博物馆所在的胡同就是过往岁月中属于士人的“第三类空间”中。在这里放松休闲,闲逛聊天,不经意间产生生活的创意与心灵的感悟。我们希望传承本地文脉,再造属于现代士人的沙龙空间。围绕非遗、国学、教育、科技等多元主题,为大家创造一个悠然赏物,自在交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