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北京的天幕仿佛被泼上了一层昏黄的滤镜。沙尘裹挟着杨絮,在七级阵风中织成遮天蔽日的罗网,花粉化作无形箭矢穿透口罩防线。街头行人顶着“沙尘限定腮红”,睫毛上挂着柳絮“天然流苏”,稍不留神便会触发身体警报系统——打喷嚏、流涕不过是基础套餐,面部皮炎在风沙中悄然蔓延,突如其来的眩晕更让通勤路变成眩晕平衡木。《黄帝内经》预言的「春三月,此谓发陈」撞上PM10爆表的现实,让这场春日生存战升级为2.0版本。
成书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早已为春日的多维健康危机写下注脚。其「发陈」理论不仅要求人体升发阳气、代谢冬积浊气,更深谙「风为百病之长」的玄机——春风裹挟的柳絮可诱发「肺风粉刺」,骤变气压易致「肝风内动」引发眩晕,而沙尘携带的微生物则可能酿成「浸淫疮」(古代皮炎称谓)。这部融合天文、地理、医学的典籍,以「天人相应」的哲学观构建起立体防护体系:从饮食起居的「奉长者少」,到情志调摄的「生而勿杀」,皆为破解现代春日困局提供密钥。
4月26日(下周六),93号博物馆特邀三代御医后人赵锦 女士,带您解读《黄帝内经》解锁春夏养生密码。这个春天,不必在皮炎药膏与晕车贴之间疲于奔命。那些写在宣纸上的墨字终将化作盾牌,助我们在风沙迷阵中,守住肌肤的安宁与天地的清明。毕竟,真正的春和景明,不该是数着抗组胺药等风停,而是能迎着什刹海的晚风,看清柳梢头那弯新月的轮廓。
本期沙龙主题
三代御医后人解读《黄帝内经》解锁春夏养生密码
时间:
4月26日(周六)
14:00—16:00
地址:
(点击可导航)
1. 春季常见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2.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3. 对治方法(养生建议)
分享嘉宾
赵锦
三代御医后人,清末最后一任太医院院使赵文魁公的第四代
教育行业创始人
传播中医的探路者
“之文”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计划发起人
“DAMa街区即博物馆”理念首倡者
文脉接力志愿团负责人
主持人
李丁
93号院博物馆主理人
建筑设计师
科普教育工作者
席位有限,报名后不可退费
付款请备注“养生”
现场仅限14席位,请您提前预约参与
本沙龙为93号院博物馆 “文脉接力志愿团”系列活动之一,收入将作为沙龙和志愿团活动经费
扫码付款(请备注“养生”)
请您添加93号院博物馆小助手,了解更多精彩活动
宣南故地大栅栏街区,这里有着丰富自由的胡同空间,多元的商业业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士人文化与会馆空间。《乾》卦,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描述的正是士人小心谨慎,勤勤恳恳的精神。乘物以游心,见微而知著。布满非遗传承人精美作品的四合院空间中,借助物的力量,在与人的交流达到精神上的观照,获得心灵的自由。
不同于在公务在身的繁忙,不同于广步庭中的闲居,93号院博物馆所在的胡同就是过往岁月中属于士人的“第三类空间”中。在这里放松休闲,闲逛聊天,不经意间产生生活的创意与心灵的感悟。我们希望传承本地文脉,再造属于现代士人的沙龙空间。围绕非遗、国学、教育、科技等多元主题,为大家创造一个悠然赏物,自在交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