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话葫芦,“老外”受益多 2015年4月25日下午,一场名为“小院话葫芦——93号院博物馆非遗艺话”的活动,在位于西城区琉璃厂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内圆满举行。时值王兆庚葫芦烙画艺术展览期间,93号院博物馆特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项目传承人王兆庚先生亲临展馆,与诸多葫芦烙画爱好者,以及非物质文化爱好者进行交流,并展示葫芦烙画技艺,讲述葫芦烙画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为大家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葫芦烙画艺术、了解葫芦烙画工艺、感受葫芦烙画文化的机会。 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有职员,也有学生;有大人,也有孩子。其中,一位来自德国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活动过程中,他始终全神贯注于王兆庚先生的讲解,并不时拿出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珍贵的瞬间。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这位先生来自德国柏林,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到中国,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尽管如此,这次活动还是让他受益良多。他还告诉记者,他一向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很大兴趣,总是喜欢了解不同种类的中国艺术,这是他第一次了解葫芦烙画这项民间工艺,他为这项令人惊叹的工艺深深着迷。当记者向他展示一个绘有“龙凤呈现”图样的葫芦的时候,他兴奋地说道“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dragon!(我属龙!)”。最后,他说,如果有机会,他会带他的夫人来到93号院博物馆,让他的夫人也能够感受到葫芦烙画艺术的令人惊叹的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姿。 在艺术的世界里,是没有国界的限制的。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之间,运用语言交流或许会有障碍,但艺术却是直观的,是直指人心的。虽然那位来自德国的先生,无法运用汉语与王兆庚先生直接交谈,但通过王兆庚先生的葫芦烙画,他却可以直接感受到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的美。对于文化,我们经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诚然,属于一个民族的古老而悠久的文化遗产,积淀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理应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当一个民族的悠久文化,与另一个民族相碰撞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正是传统文化变革与创新的一个新向度,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王兆庚葫芦烙画艺术展将一直持续到5月5日,并且,在5月1日当天,93号院博物馆还将举办“五一非遗乐—葫芦烙画体验”主题体验活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届时参加。 上一篇葫芦里的道教文化下一篇探秘:葫芦烙画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