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正是放风筝的时节,那您知道怎么样才能让风筝飞得更高吗?4月19日,93号院博物馆携非遗之曹氏风筝走进大栅栏街道,给大家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老北京风筝制作体验课,在风筝制作的现场,不少机关干部以及居民不仅学会了怎么让风筝飞得更高更好,还体验了一把制作风筝的乐趣。 本次活动由93号院博物馆策划组织,并邀请到曹氏风筝项目非遗传承人张蕾来为大家进行风筝制作的讲解。用来做骨架的竹篾、做风筝主体的无纺布等材料一拿上来,就让不少人回忆起了童年:“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放的‘屁帘儿’嘛,我以前还做过,这次肯定能做成。”活动一开始,张蕾老师先是向大家介绍了制作曹氏风筝的起源以及常见的风筝的样式,包括沙燕风筝、门神风筝,蝙蝠风筝等,看着五颜六色的风筝,大家都跃跃欲试。 做风筝有四个步骤,分别是“扎、画、糊、放”。“扎”就是扎风筝的骨架,由于原材料是尚未处理的竹篾,大家需要先用削刀将两个竹篾一个处理成中间厚、两边薄,另一个处理成一边厚、一边薄,随后在扎成十字骨架。单是这削竹篾就让不少人犯了难,有的削薄了有的削厚了,不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都渐渐进入了状态,边削竹子的同时还边试着韧度够不够。 接下来,大家按照绢布上早已印制好的猴脸图样进行上色,虽然老师已经给出了配色,但是不少人还是发挥想象力进行了一番创作,有的还给猴子戴了一个绿色的“紧箍咒”,有的把猴子的眉毛画成了红色。等大家的图案都完成之后,大家按照老师的指导将骨架与无纺布糊在一起,一个风筝大体的形态就出来了。粘上两条无纺布的“尾巴”,拴上线,一个简易风筝就出来了。“现在正是放风筝的时候,这个风筝可以带回家跟孩子一起玩,我也可以给她讲讲咱们这风筝的来源”,活动结束后,来自延寿社区的徐晶晶说道。 上一篇做非遗 享惊喜 送爱心-五月非遗体验季下一篇五月非遗体验季优秀作品投票规则